首页 > 海岛博览 > 中国海岛

6520万网友云端观看“神话之鸟”

http://www.cseac.com 中国海洋文化在线

  历时35天、24小时不间断的“神话之鸟”中华凤头燕鸥慢直播,自5月22日开始在人民日报、央视新闻、新华社、浙江新闻客户端等15家媒体和平台共同发布上线,多镜头慢节奏记录了极危物种中华凤头燕鸥在舟山五峙山列岛的繁衍、生活状况,吸引了6520万网友“云守候”观鸟。

  舟山五峙山列岛鸟类自然保护区是中华凤头燕鸥全球最为重要的繁殖栖息地之一,今年繁殖季,岛上发现50多只中华凤头燕鸥成鸟,数量为历年来最多。

  鸟“夫妻”轮流孵蛋迎接新生命诞生

  每年5—8月是中华凤头燕鸥的繁殖季,为了多方面呈现中华凤头燕鸥在五峙山列岛的生活画面,此次慢直播架设了5台摄影机,分别从大场景、特写等角度观察拍摄中华凤头燕鸥,其中一台摄影机就对准了一巢中华凤头燕鸥“夫妻”,见证了它们孕育鸟宝宝的过程,吸引无数网友围观。

  “繁殖期内,一般一巢中华凤头燕鸥有一雄一雌两鸟,它们会在地上拱出个土坑,在里面产蛋、孵蛋。”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定海分局自然保护地管理科科长张剑介绍,中华凤头燕鸥的孵蛋过程约为28天,此次直播画面拍摄到了一对雌雄燕鸥约20天的孵蛋过程,以及幼鸟破壳后十多天的状况。

  “有意思的是,孵蛋期间,雌鸟和雄鸟轮流上岗孵蛋,饿了出去捕食也会排好班。”张剑说,工作人员观察到,雌鸟的孵蛋时长相对比雄鸟更多。幼鸟破壳后,雄鸟外出捕食比雌鸟更加勤快,会捕回小鱼喂食幼鸟。幼鸟在学会了走路后便出巢行动,不会一直待在巢里。“幼鸟破壳一月左右能学会飞翔的本领,这个过程是要由成鸟带幼鸟到海边练飞完成。”

  今年舟山发现50多只中华凤头燕鸥成鸟

  极危物种中华凤头燕鸥目前全球成鸟不足150只,因其稀少神秘被誉为“神话之鸟”。近年来,我市自然资源部门、定海区鸟岛管理中心加快“智慧鸟岛”项目建设,不断加大保护管理力度,“神话之鸟”繁殖栖息地得到良好的保护,种群数量逐年增多。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繁殖季,岛上工作人员通过摄像头、无人机等设备,发现岛上有27巢中华凤头燕鸥,有50多只成鸟,数量可谓历年来最多。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今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主要活动,此次“神话之鸟”中华凤头燕鸥慢直播由浙江省林业局、浙江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主办,浙江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总站、舟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舟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定海分局承办,由浙江自然博物院提供技术支撑。

  慢直播真实呈现了中华凤头燕鸥的日常画面,使广大网民深入了解了中华凤头燕鸥的生命活动,直播镜头中还展现了岛上其他珍稀鸟儿的繁殖和生活场景,如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凤头燕鸥、黄嘴白鹭等,进一步提高了全社会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每年从印度尼西亚“返乡”舟山进行繁殖

  中华凤头燕鸥,又称黑嘴端凤头燕鸥,是中型水鸟。该鸟最早是1861年在印度尼西亚被发现,自1863年被命名以来到2000年,人类对它们一共只有6次确切的观察记录。浙江象山韭山列岛和舟山五峙山列岛在2004年和2008年先后发现有中华凤头燕鸥与大凤头燕鸥混群繁殖。

  自2011年开始,五峙山列岛每年有20只左右中华凤头燕鸥在岛上繁殖、栖息。

  2015年开始,采用人工招引技术,五峙山列岛成功招引了大凤头燕鸥和中华凤头燕鸥前来栖息繁殖。2017-2020年,项目组在五峙山列岛开展浙江省林业厅“浙江省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抢救保护行动”,稳定繁殖种群、巩固保护成果,保护成效显著。

  如今,每年5月,南下8个月后的中华凤头燕鸥就会从印度尼西亚“返乡”,在五峙山列岛完成产卵、孵卵、育雏等生命活动,并在9月中下旬离岛。舟山五峙山列岛鸟类自然保护区已成为中华凤头燕鸥全球最为重要的繁殖栖息地之一。

[收藏] [推荐] [打印] [关闭]
丛琳 徐斌芬 陈柯宇 舟山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