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舟山,送年也称谢年,是一种重要的过年仪式。海岛渔民很多,在家里送年以外,有船的人,还要在船上谢年,要谢两次,先在船上饭厅的地方,感谢“船关老爷”,结束以后,在船的中舱,感谢“网神”。
表姐夫是船老大,表姐说,她每年要到船上送年,仪式很隆重,供品很丰富,先是送“船关老爷”,后送“网神”。送“网神”与“船关老爷”的区别在于供品,“船关老爷”需三杯茶十二杯酒六碗饭、六种素菜六种荤菜、六碗糕饼六碗水果,一块三四斤重的肉,“网神”则是五杯茶五杯酒、五碗饭五种素菜、五种糕饼五种水果,一块肉。
年轻的一代以及与渔民接触少的人们,对于“船关老爷”也是很少听说,对于“网神”更是第一次听说。我一听表姐说这个,就兴致勃勃地在微信朋友圈里问岛上的朋友们,谁知道“网神”。外地的朋友问,是上网的神吗?我答,是渔网的网。虽然字是一样的,意思完全不同。如我所料,哪怕是本地的朋友,了解这个的也很少。
一位年长的同事,带着好奇心,去问一位老渔民,据说他已经当了三十年的渔民了,但是这位老渔民也不曾听说。每一年表姐都要在船上送年,船换了两艘,送年的习惯坚持了十几年,表姐说,在她和几位渔嫂心中,这是每一个新年很重要的仪式,每次早早地备好供品。船员们只要还在本岛,总会出现在船上,一起参加。
表姐说,老渔民不知道是正常的,一般船上送年的,都是女人,有些人看着,只知道是送年了,也不知道谢的是谁。我了解表姐所说,就像表姐告诉我的“船关老爷”,表姐觉得应该是“管”,她的理解是管船的老爷,类似管船的神仙或菩萨。因为曾经看过关于“船关老爷”的文章,我知道,“管”应为“关”,纪念的菩萨或者说神仙是关云长关老爷,所以叫“船关老爷”。
关于船关老爷,还有许多故事,也另有传说,然而关于“网神”,知道的人真的很少,就像那位当了三十年的老渔民也不知道。我很好奇,这“网神”到底是什么?字面上的理解,是渔网,捕鱼需要渔网,敬它为神也未尝不可。搜索了一下,发现“网神”并不是岱山人想出来的,其实在别的地方也有,而且很早以前就有了,然而在整个舟山,可能是个别的小岛还存在这样的仪式吧。
关于“网神”具体的形象,有两种解释。一种,说是海青天海瑞,因捕墨鱼的轮子网是海瑞发明的,后人为了纪念,所以称为“网神”。另一种,说是龙身人首的伏羲,因伏羲受蜘蛛结网捕飞虫之诱发,从而发明了渔网,为渔民闯海猎鱼创造了诸多方便,人们为了感谢他,所以称他为“网神”。舟山一位老师说,曾在志书中有过记载, 在清康熙年间定海建有伏羲神庙, 作为“网神”信仰供海岛人祈祷和祝福。而旧时习俗, 新网下船之前, 都要把渔网抬到伏羲庙去接受“网神”的检视, 并要供三牲福礼, 待“网神”允准后才能抬新网下船。
其实,也很好理解渔民对“网神”的崇拜。大海本身是神秘的,让人敬畏的,从事渔业生产的人尤其尊重大海, 自然也尊重能为生产带来好处的各路神仙和菩萨。渔民们冒着生命危险出海, 除了祈求来年风调雨顺,还要祈求来年渔船平平安安,在祈求神灵保佑平安的同时, 最重要的自然是希望自己能够多捕鱼, 捕好鱼, 满载而归,以此寻得经济上的利益。
为什么以前这个并不流行,听说的人少,最近几年又开始重视起来,我觉得,可能是有一段时间,祭祀和送年并不重视,也不看重,后来人们生活条件好了,对这些仪式又渐渐重视起来,所以,渐渐发展成了固定的送“网神”的祭祀仪式。当然,还有一种原因,可能是近几年海洋资源越来越紧张,渔民捕获的越来越少,人们在注意保护海洋的同时,也怀着一种期待,祈求能够年年获得丰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