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舟山海洋文化 > 民风民俗

守岁

http://www.cseac.com 中国海洋文化在线

  小时候,除夕,小岛人家,下午5点不到就开吃年夜饭。饭桌上,菜肴摆得满满的,爷爷端起酒杯,说着祝福的话,奶奶也破例端起了酒杯,奶奶一年就这一次喝酒。餐毕,爷爷奶奶母亲依次发压岁钱。家里的房间统统点亮煤油灯,爷爷把两盏方方的红灯笼高高挂上廊前,再在堂前大门两边檐柱上挂上红灯笼,堂屋内外一片红光。爷爷说,长夜守岁,那是防止害人的年兽夜里从海里爬上毁坏田园,吃人伤人,降灾人们。年兽最怕红光,而我们守着灯光,可以作出急速应对。对年兽有点怕怕,可有灯光就壮起胆来。我坐在爷爷身边,听他翻老黄历,讲老故事。

  过了夜里8点,奶奶在灶头忙开了。我跟母亲烧火,红红的火舌在灶膛跳跃,身上暖暖的。奶奶又开始做菜。晚上做菜给谁吃啊?我问奶奶。奶奶回答说:灶王爷廿三“上天奏好事”去了,七天内在天上参观学习、交流探讨,正月初一天亮前就回我家“保平安”来了,这菜当然给灶王爷吃的。我好奇地拍着手叫:好!好!

  奶奶在灶头神龛里贴上灶王爷画像,敬上净茶,把做好的6个菜肴供上,燃烛点香,祈祷祝愿。我说,我跟奶奶也守夜等灶王爷回来。奶奶高兴地拍拍我的头。我家灶房大,奶奶把柴草平整了,放了席子和垫被,让我在上面坐着。五六个钟头守候,时间过得特别慢。好在有好多故事可听:“观音度人”“弥勒施善”“地藏赎母”“孝子救母”……奶奶随口而来,那些故事都是围绕着善和孝展开。从童年给我注入的这些思想,一直左右着我以后的生活。毕竟年纪小,听着听着,就迷迷糊糊地倒在了柴草上。第二天早上睁开眼,却发现躺在房里的床上。急忙起来,新一年的阳光已经照在庭院了。我问奶奶怎么不叫醒我守夜。奶奶说:小孩子,有心就行了。

  师专毕业,在母校任教数载,那是求知强烈的年代,只是守岁习俗依然,内容却多了不少。收音机里听音乐,听新闻;也给一起守夜的孩子讲故事,其中有美猴王漂洋过海寻仙道的故事。孩子也坚持不了,夜里9点出头都耷拉脑袋坐不住了。“小孩子,有心就行了”。安顿好孩子睡觉,我想起那首《守岁》古诗中的“偏从此夜惜年华”,就找出王力《古代汉语(下册第一分册)》细细读。转而又抽出塞万提斯的《唐·吉诃德》,看罢一章,却觉眼皮沉重。一看时间,晚上10点多了。咬咬牙,又看一章,睡意强烈地袭来。离开书桌,迈步活动。睡还是守候?矛盾着,走入灶间,见母亲像当年的奶奶那样,在灶堂前坐着念经文,很有精神的样子。于是喝几口热茶,吃两块印糕,活动下全身,再找出曹禺剧本《原野》细读,故事很是生动,睡意悄然消散。读罢,对照高中课文《雷雨》节选,起身沉思,却觉周边寒意流动,于是找来大衣披上,又去找出重点文段细细品读……

  忽听一声爆竹响,接着是铺天盖地的爆竹声在空中滚动,窗外不时闪动着亮光。新年到了……

[收藏] [推荐] [打印] [关闭]
汪国华 舟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