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额又称院落墙门或台门上的匾额,门额反映出院落主人的地位,岁月的变迁,建筑的特色,是一个时代,一个地区文化形成的生动体现。
坊门院落门额常见的有“紫气东来”“厚德载福”“五世其昌”等讨个彩头,图个吉祥,祈求平安,唯有金塘岛上的古宅门额“关西旧风”“海岳传芳”“世泽历山”等等与众不同,别具一格。
金塘地处大陆毗邻,岛上先民多以镇海、慈溪、余姚等地迁入,地域文化、民族意识、生活习俗随之而来,古宅门额寓意深远。
世泽历山
“世泽历山”是金塘山潭兴丰路14号姚世钧古宅门额,古宅是天保堂姚氏第五代第一房姚承裕所建。据记载,金塘山潭姚氏先祖于清康熙年间由慈溪迁入,至今已15代。
姚墟(今河南濮阳县)是姚姓的发源地,也是舜的出生地。“舜耕历山”(今山东菏泽鄄城县),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上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只要是舜劳作过的地方,便兴起礼让的风尚。他到了那里,人们都愿意追随,因而“一年而作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舜后来继尧之位,成为上古五帝之一。舜为人处世,治国理政,皆以德为先导,以和谐为依归,一生追求和合、和平、和谐,深得百姓赞誉。
“世泽历山”应该指的是姚姓始祖舜帝曾耕于历山而泽被后世的光辉历史。
关西旧风
“关西旧风”是金塘大鹏岛港口廊杨家古宅门额,古宅是现主人杨立正祖父杨希栋所建,距今已有140多年历史。古宅坐东北、朝西南,由五间正屋、东西各二间厢房、台门、用房等组成的三合院落,占地面积500平方米。
据记载,大鹏杨姓于清道光年间由镇海新碶头迁入,至今已有八代。秦汉时期有句很流行“关东出相、关西出将”俗谚。关西指的是今陕西潼关地区,历代文臣名将辈出,光是华阴一地杨姓人家有杨震、杨敞、杨秉、杨弘等,唐朝诗人刘长卿曾赠诗好友长宁杨明府归荆南并赞誉他的政德:“关西杨太尉,千载德犹闻。白日俱终老,清风独至君。”王维的边塞诗《龙头吟》曰:“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双目流。”所谓“关西旧风”应该是指崇文尚武的精神。
大鹏岛上杨家虽扯不上关西杨家后世几代,古宅主人杨希栋生前建灯塔、造凉亭、修埠头慷慨解囊,行善积德,他的风格应该是关西杨家延续在舟山的一脉。
海岳传芳
“海岳传芳”是金塘柳行太平桥徐家古宅第五道墙门门额,另有一对“地接仙人岫、门迎长者车”门联,是金塘民间久负盛名的擂鼓墙门司马第。
据徐氏宗谱载:本宗原籍绍兴,因遭明末之乱,始祖从绍兴负母过江避难,定居于镇海江南徐家洋。先祖生三子,分别为智、仁、勇三房,仁房生五子,二子徐允才于清乾隆年间定居金塘,为金塘徐姓之祖。相传允才公幼年给当地一大户人家看牛,一日雷雨过后,于大树底下拾得夜明珠一颗,进献给当朝皇上,皇帝封他“献宝状元”名号,允才公不愿做官,最后皇帝赐“司马第”匾,并黄金一车。允才公回金塘后建有五道墙门七十二间走马楼。“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后因朝代更迭,时局变迁,接着一场大火,整幢建筑烧毁无几,尚剩下第五道墙门、照壁、擂鼓墙门“司马第”和残缺不齐的部分建筑,是十分难得的遗迹,被舟山市人民政府列为二类保护历史建筑。
“龙跳天门、虎卧凤阁”,门额“海岳传芳”,足见徐姓始祖当初建此院落之初衷,永以为训流芳百世期望于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