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舟山海洋文化 > 文物典藏

临城“沈家大院”

http://www.cseac.com 中国海洋文化在线

  在临城街道绿岛社区万三村,有一处路人皆知的古院落遗迹,俗称“沈家大院”。当年,这里因鼎盛繁华而被称作为“沈院”,如今,无情的岁月已将所有的繁华几近湮没了,只有在斑驳的墙壁上,雕有图案的柱梁上,还可隐约寻觅到当年繁华的影子。据当地一些上了年纪的村民介绍,“沈家大院”旧时的院墙已荡然无存,庭宇、古碑毁坏殆尽,一些古建筑已全部拆除,现仅存中院很少部分,“沈家大院”与当年盛极之时相比早已名不副实了。

  玲珑精致的“沈家大院”就坐落在如今的万三村村委会东首,是一幢青砖粗梁构建而成的古建筑。据沈家后人沈松安回忆,“沈家大院”的建造者为沈秋生(尊公)。清光绪15年(1889年)开春,在上海汇丰银行作抄办的沈秋生,眼看家中兄弟日益增多,家底丰盈的他从原先的万塘村沈家搬迁至附近的万三村,买了十五亩土地,新建了宅院,这就是现在的“沈家大院”。清光绪18年(1892年),赋闲在家的沈秋生经朋友说合,娶了万三陈家某大家闺秀为妻,生下儿子沈阿斌。第二年夏天,沈秋生仍回上海汇丰银行重操旧业。清光绪28年(1902年)秋,沈秋生返乡守家养儿,同年,发妻因病作古。 5年后,沈公另娶了临城茶山的任冬香为继室,沈公一生为人谦逊,平时一遇到大人小孩都会主动行礼,笑脸常开,口称小阿弟小阿嫂,而深受当地村民的敬重。

  整座大院坐北面南,占地面积三百余平方,房屋内外以石板和实木为基础,外环建有三米高的围墙,中间按着一座古道洋门。仅存的三间两舍古宅为仿五架结构,古色古香的门窗雕塑,外观美观,做工精致,房梁、屋角可处处体悟到古朴。屋顶建有如峰双轮,为福、乐、寿三星雕塑坐像,整座大院巍然耸立,气派犹存。

  据悉,当年沈氏家族大兴土木建造宅院时,先后建有连环宅、套宅、串堂院等房屋,可谓风格独特。这些建筑共同的特点是做工考究,选材精良,有的建造时还采用蛋清、豆浆、石灰等材料和泥粘住,房体异常坚固。据当地村民介绍,原先的大院是按照清末传统浙东民居风格设计,1952年夏季,因台风突然袭击,围墙倒塌,后改成了土墙。百余年蹉跎岁月,如今整座建筑瓦洼渗漏,舍头倒塌。直到1956年,“沈院”作了生产队的仓库,高墙深院间,小孩子们爬进爬出,再加上日晒雨淋和疏于修缮,才日渐败落。

  另据一位上了年纪的村民介绍,“沈家大院”的房子多用两梁一柱作为支撑骨架,木梁全部采用粗圆木。架梁的两侧分刻有溜花等精美图案,栩栩如生,让人一看,顿觉耳目一新。房顶统一用青色小八瓦建盖,质地坚硬而美观。当年沈氏家族构建起的这些房屋,总体布局可谓是独具匠心:大院以各房院的中轴线为中心,向两侧辐射布局,原先每排房子之间建有一条弄堂,前面又设一条深巷,每巷并联成一个整体。在整体布局中,居者可随意横向、纵向穿行,整座大院形成一处纵横连接、攻防兼备的院落组合。 

[收藏] [推荐] [打印] [关闭]
陈彩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