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舟山博物馆“往来津渡——中韩交流史上的舟山”展览的展厅内,展出着一副碑刻拓片,拓片上硕大的“御笔”两字,显示着这块碑的不同寻常。据考证,这块碑的碑文是北宋徽宗用其著名的瘦金体写就,而碑文的内容则和当时北宋和高丽的官方外交有关。
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高丽遣使入宋朝贡。这是高丽自建国以来的第三十八次遣使如宋。但因契丹频频入侵高丽,高丽终在辽的军事压力和严厉控制下,自宋仁宗天圣九年(高丽德宗元年,1031)至宋神宗熙宁四年(高丽文宗二十五年,1071)中断了宋丽之间的正式使节往来,长达四十年之久。到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在双方共同意愿下,高丽使节自登州(今山东蓬莱)入贡,两国恢复外交。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高丽来使表示因欲远避契丹,乞请由明州登陆,宋神宗立即同意了这种舍近就远的航路选择,明州此后便成为宋丽海路交通的唯一进出港口。
至徽宗朝,由于宋廷实行“联丽制辽”之策,两国往来异常频繁。宋神宗熙宁、元丰年间(1068—1085),宋廷在明州建有接待来使的“乐宾亭”与“航济亭”,但已难于应付愈加频繁、规模更大的宋丽官方往来活动,急需改造扩建。政和七年(1117),明州人楼异出任明州知州,在月湖之滨创建高丽使行馆,用以款待、安置宋丽使节。位于浙江宁波鄞州区集士港镇的丰惠庙,又名“楼太师庙”,就是当地百姓为纪念楼异(1062—1123)而建的祠庙。楼异在世时,人们在今鄞州区望春山灵波庙中为其建生祠。南宋嘉定二年(1209),宋宁宗赵扩应楼异之孙——参知政事楼钥(1137—1213)与明州士民之请,准许楼异之祀另起炉灶,于是独立修祠于鄞西,皇帝赐额为“丰惠”。丰惠庙内原立有三通“宋徽宗瘦金体御笔碑”,这三通御笔碑的内容为宋徽宗向时任明州知州的楼异下达的敕令, 敕文内容不见于史载,全与楼异主政明州时所处理的高丽外交事务相关,披露了诸多不为人知的细节内幕,是宋徽宗时期北宋与高丽友好往来的珍贵实物见证。
这三通御笔碑后遭破坏,现仅剩两通。在舟山博物馆展厅展出的就是由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院收藏的其中一通碑的民国时期拓片。
御笔碑录文及考释如下:
政和八年(1118)六月十九日,奉御笔:(瘦金体)明州先拘拦兑买过提举后苑作,制造御前生活所,温、处州计置买到方木,本州打造入贡坐舡,使用了当。可令楼异将已樁下买木价钱,依拘拦借使过方木尺径大小、色额、数目,疾速计置,起发上京,付本所。付楼异。
重和二年(1119)正月初九日……别郡。二月初七日,奉御笔:所乞不允……
宣和元年(1119)三月十二日,奉使高丽国过海神舟……四月七日,奉御笔:依奏条画……付楼异。
宣和元年四月二十八日,奉使高丽国过海神……当年五月二十三日,奉御笔:并依所奏及前奏请,敕付楼异……
宣和元年五月初九日……本钱乞与越……买于当年六月……御笔:依奏条……行施,付楼异。
这通碑的碑文由徽宗亲书的可能性很大,内容上共有第一、三、四这三条诏令可读。第一条大意为徽宗命楼异负责用从温、处两州买到的木材,为“后苑作”和“制造御前生活所”完成制造入贡坐船之后,速将有关财务上报有司。第三、第四条敕令与制造“奉使高丽国过海神舟”事务有关,其余无法识读。此碑另一面还有记述御笔碑由来与传承的内容,是南宋宁宗嘉定五年(1212),楼异之孙、时任参知政事的楼钥所写。
明州素有造船传统,北宋仁宗皇祐年间(1049—1053)明州与温州各有造船场,至政和二年(1112),明州因财政窘困,无钱买木和造船,明州造船场并入温州,暂停造船业务。从敕令来看,楼异到任的政和八年(1118)起,明州重新承担官方造船之业,但由于木材缺乏,要从温州、处州采购木料。在另一块御笔碑的碑文中,政和七年(1117),楼异还为出使高丽所打造的“神舟”亲自设计样稿,呈报尚书省,这就是后来在明州开造的“鼎新利涉怀远康济”和“循流安逸通济”这两艘万斛神舟巨舰。这是宋朝历史上第二次制造远航巨舰。第一次是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宋国信使安焘、陈睦奉使高丽乘坐的“凌虚致远安济神舟”、“灵飞顺济神舟”。
宋徽宗宣和五年(1123),徐兢随宋国信使路允迪、傅墨卿等乘着这两艘由楼异亲自设计的神舟出使高丽,并写下名著《宣和奉使高丽图经》,而此时楼异已病逝于苏州平江府任上。《宣和奉使高丽图经·神舟》载:“(神舟)巍如山岳,浮动波上,锦帆鹢首,屈服蛟螭,所以晖赫皇华,震慑夷狄,超冠今古,是宜丽人迎诏之日,倾国耸观,而欢呼嘉叹也。 ”
可惜的是随着北宋的迅速灭亡,这次出访并未取得显著的外交成果,只有御笔碑中还记载着这一段北宋徽宗朝与高丽国外交史上的沧桑往事。时隔九百年后,我们通过展览展出这些见证“海上丝绸之路”繁荣景象的宝贵文物,目标就是以史为鉴,加强中国与世界的交流沟通,共同迎接美好的未来。